国内储能产业发展阶段大复盘——从单一走向多元
浏览数量: 53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12-15 来源: 本站
储能技术根据储能系统存储能量的形式以及其构成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超导磁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而新型储能即为抽水蓄能外的其他储能技术。从技术路径来看,截至目前,
国内储能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 年以前):以抽水蓄能为主,技术路径单一。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始于上世纪 60-70 年代,21 世纪后,伴随电力系统对“削峰填谷”需求的不断增加,抽水蓄能快速发展,截至 2016 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约为 26.7GW,占国内储能装机比例约 99%。
第二阶段(2017-2021 年):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电化学储能走上历史舞台。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其渗透率持续提升,由于新能源出力受制于不稳定性,大规模接入给电网及消纳带来更大考验,而抽水蓄能一方面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约束较强,灵活性较低,另一方面其建设周期较长,难以满足短期内快速增长的调节资源需求。在此背景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度较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截至2021年底,国内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5.1GW,2016-2021年CAGR达78.8%,电化学储能占国内储能装机比例达到 12.1%,相比于2016年提高11.1pct。
第三阶段(2022 年以后):多项新型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储能技术路径迈向多元。2022年 2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促进多种形式储能发展。政策引导下,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项新型储能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内储能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根据 CNESA 数据,2022 年 9 月国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径。